我国研发的全球首个中风急救药来了!

你是否曾想象过,中风这一突发疾病,或许能在第一时间通过一片小小的药物得到及时的救治?

近日,我国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领域传来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

一、我国研发的全球首个中风急救药来了!

脑卒中,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进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死性疾病,每年约新增1200万病例,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高达70%。我国脑卒中患者身上最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高血压、动脉栓塞、动脉瘤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脑血管循环障碍,从而诱发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1490万脑卒中患者,且该数据还在不断上升中,每年约新增330万人,因卒中死亡150万余人,在发生卒中后存活的患者中,有8成身上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近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依拉奉右莰醇舌下剂型上市,这是一次新的突破,早前的药品都是注射形式。但卒中发生的那一刻开始,脑细胞就开始死亡了,此时输液的效果十分局限。

依拉奉右莰醇舌下片的主要成分为依达拉奉、右莰醇,其中依达拉奉是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清除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减少其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右莰醇则具有抗炎作用,可减少脑缺血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减轻其对脑组织的伤害。

相较于注射剂剂型,舌下剂型有明显的优势,我们的舌下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药物在舌下含服后可直接通过毛细血管吸收入血,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于急性发作期吞咽困难的患者也同样适合,舌下含服可为患者挽救脑组织争取宝贵时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樊东升教授表示,依拉奉右莰醇舌下片为临床脑保护提供了高质量的询证依据,是脑卒中治疗中非常有力的保障。该药在改善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独立生活能力上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二、睡眠不好,中风风险翻倍!

《神经病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睡眠时间不足、过长都会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具体来看,夜间睡眠时间<5小时的相较于7小时的,罹患急性中风的风险高了3.15倍;夜间睡眠时间>9小时相较于7小时的,罹患急性中风的风险会增加2.67倍。

除了夜间睡眠时间会影响中风发生风险外,白天长期>1小时的午睡也会导致中风风险增加,给脑血管健康带来重大影响,让急性中风风险增加146%。

不仅如此,打鼾并非大家认知中的睡得香,反而是个非常危险的行为。

打鼾说明患者的气道较为狭窄,睡眠时肌肉松弛导致上气道下陷,气流在通过狭窄部位时会引起震动、响声。而当呼吸道狭窄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呼吸暂停、间歇缺氧以及反复憋醒。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灿清教授团队进行的研究指出,打鼾与整体卒中、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增加呈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