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患者,最重要

01

抗癌,别轻易做决定

现实生活中绝大数人对于肿瘤抱有忌讳、慌乱、害怕以及恐惧的感情,同时患者以及家人 往往难以判断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容易 做出错误的“决定”

对于肿瘤的战斗并 不只局限于患者个人,更需要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唯有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够“活在当下”。

02

了解患者,最重要

而另一方面,便是医生的“助力”,但 不仅仅表现在治病看病方面。

临床中,笔者注意到要治好人的病,首先要了解他是个怎样的人,这也是中医学传统。

然而,“怎样的人”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也没有其鲜明的物理学/生物学特征,只能从其个性、心理、行为、举止以及应对方式等多维度着手。

“知道患者是谁,比知道患者生了什么病更重要!”这也是笔者作为一个肿瘤医生的临床座右铭。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了一个患者的案例故事想分享给大家一阅。也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迪、一些 抗癌的“好思路”

小细胞肺癌的重生

这个案例的主人公,我们就称其为翁老师,他与笔者一样,是学者型的 大学教授,主攻的是生物学专业。

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翁老师是笔者所认识的同类患者中 最理性且最彬彬有礼的一位。

压力、饮食不佳导致

翁老师所患的癌类是很多见的小细胞肺癌,但不同的是他的致癌因素并非是常见的吸烟所致,而是:

做事顶真, 压力太大,自我免疫力反复受到伤害循环往复,难以修复;还有一方面,是 饮食习惯欠佳,应酬非常之多。

理性抗癌

而他康复的有利因素很大一部分却决于他很理性。

在接受完6个疗程的全身化疗后,医院的主治医师针对 “要不要切除”做了会诊,但并没有给出明确意见,而翁老师坚决的提出了 “反对”

用他的话来说:去顶芽保侧芽,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增产和控制花木株型的方式。因“打顶”的办法可以去除顶端优势,以 促使侧芽萌发、 侧枝生长

手术是否会刺激转移灶

 

那体内的肿瘤也呈现为一个 生命系统,既然原发病灶已经向淋巴多处转移,切掉原发,不就相当于“打顶”,从而 激发了转移病灶的生长吗?

小细胞肺癌,高危在前期

所以,翁先生在6次化疗后,开始了 30次的胸部放疗和10次脑部预防性放疗。而后通过病友介绍找到了笔者。

 

笔者的第一次嘱咐便告诉他,小细胞肺癌 一年半内必须稳定,其癌的特点是来势凶猛,但一旦稳定下来,就会 很稳定

坚持和信念很重要

其 激素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再配合中药后,要逐渐减少激素类药物剂量 直至停药

同时,放下压力。该卸任的卸任,思想放轻松,去享受生活。

翁老师是个 行知合一的人,所有认可的健康行为他都能 坚持且坚决执行。且他 信任中医药,因而多方配合和协助之下,康复地非常好。

激素药要忌用

但其中不得不提及的一点,便是尽管小细胞肺癌不抽烟的患者也不算少,但相较于抽烟者, 不抽烟者更容易控制些

大多数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诊断时都已出现 远处转移,这种类型的肺癌对于化放疗 比较敏感,但也 极容易复发

因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 加入中医药治疗,配合中药后同时把激素类药物降到最低,可 明显提高长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