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华表奖,四个字概括,实至名归。

不久前,第20届华表奖颁奖典礼举办。

今年的华表奖,四个字概括,实至名归。

名单公布后,几乎没有引起太大争议。

演员方面,张译凭借《三大队》第二次获封华表奖影帝,成为继刘佩琦和李雪健后,第三位二封影帝的男演员。

张译上一次拿这个奖就在2年前,《我和我的祖国》里的他出色发挥征服了评委。

另一边,惠英红凭借《我爱你!》封后。

3个金像奖影后+1个金马奖影后+2个金像奖女配+1个金马奖女配。

论荣誉厚度,整个华语电影女演员中,恐怕只有张曼玉能压过惠英红了。

不是惠英红需要华表奖,而是华表奖需要惠英红。

值得一提的是。

当年,惠英红拿到了第一个金像奖女影后。

这次,她也成为首次拿到这个奖的香港女演员。

这是一种传承。

最佳导演的角逐中,郭帆夺魁,意义非凡。

《流浪地球》系列票房口碑双丰收,郭帆被称为“中国科幻片之父”,但因为非科班出身,他一直得不到主流认可。

坊间一直传言,电影是个圈儿,郭帆作为圈外人,抢了圈内人的饭碗,所以学院派的评委一直排挤他。

比如2年前的华表奖,郭帆获得了最佳导演提名,但最终输给了抱团的《我和我的祖国》。

这一次郭帆获奖,相当获得了官方认可,那些排挤他的传言不攻自破了。

此外,优秀故事片的名单如下:

《第二十条》《流浪地球2》《三大队》《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志愿军:雄兵出击》。

《万里归途》《我爱你!》《年会不能停!》《觅渡》《长安三万里》。

绝大部分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爆款影片。

优秀编剧奖给了《年会不能停》,优秀摄影奖给了《无名》,优秀音乐给了《三大队》,都无可争议。

总的来看,华表奖这份颁奖名单,既没有给流量明星“镀金”,也没有“分猪肉”,是一次含金量极高的电影奖。

01、

明星云集,可依旧“救不了”香港电影

巧合的是,今年的金像奖和华表奖“撞期”了。

相比于华表奖的热闹,第43届金像奖虽然也来了不少香港影坛大腕,但整体还是显得有些落寞。

从获奖名单的两个奖项,就能看出端倪。

《九龙城寨之围城》斩获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9项大奖。

这是个什么概念?

20年前的《无间道》在金像奖上只拿到了7个奖项,《卧虎藏龙》只拿到8个奖项,《九龙城寨》直接横扫9项大奖。

这部影片有这么好吗?

它在内地上映后,豆瓣评分7.2分,票房6.85亿。

只能说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水准之作,但就是这么一部影片在金像奖上杀疯了。

另一部口碑更好的《破·地狱》,更有港味的香港文艺片,获得了18项提名,却屈居它之后,关键奖项一个没得,让人惋惜。

我们再看影帝。

刘青云凭借电影《爸爸》里的出色发挥,第4次拿到了金像奖影帝,追平了梁家辉的纪录,仅次于梁朝伟的6次,并列成为金像奖史上获奖第二多的演员。

刘青云的演技毋容置疑,但今年他已经61岁了。

他1984年出道,在神仙打架的年纪一直拿不到影帝,直到2007年才第一次拿奖,被当做大器晚成的典型。

谁能想到,港片衰落后,他直接拿了4个影帝。

刘青云的好搭档古天乐,在港片辉煌的90年代只能演配角,千禧年后也只能在杜琪峰和尔冬升的电影里演三番。

没想到10年之后也成了挑大梁的演员,每年稳定输出几部流水线作品。

唏嘘的是,他最近接受采访也无奈表示,自己就算降了片酬,也不一定能拍到戏。

“其实减片酬是一定啦!其实不用呼吁,都开不了工,你肯减都未必拍到,所以鼓励想入行的人勇敢创新,我也希望为他们找到资金让他们回来拍戏!”

港片真的无人可用吗?

这两年,64岁的“新人”黄子华,接片凭借《饭戏攻心》《毒舌律师》《破·地狱》创造票房神话,堪称港片最近三年的头号功臣。

只因为他脱口秀出身,圈外人,在金像奖上颗粒无收。

老人不肯退,60岁的新人上不来。

港片论资排辈和分猪肉太明显,它的衰落,已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