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染发带来靓丽外表的背后,潜藏的健康风险却常被忽视

         在追求时尚美观的当下,染发已成为许多人打造个人形象的常见选择。无论是遮盖白发、改变发色以适配不同场合,还是单纯追求新鲜感,染发似乎都能轻松满足需求。然而,在染发带来靓丽外表的背后,潜藏的健康风险却常被忽视。事实上,染发不仅可能损伤头发本身,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潜在威胁,尤其是以下几类人群,更应谨慎对待染发,甚至避免染发。
          从头发健康角度来看,染发剂中含有的多种化学物质,会对头发的毛鳞片造成损伤。原本健康的头发毛鳞片排列整齐,能锁住水分和营养,使头发呈现出自然的光泽,手感也顺滑细腻。但在染发过程中,化学物质会打开毛鳞片,以便色素附着,这一过程会破坏头发原有的结构。染发后,毛鳞片难以完全闭合,头发的水分和营养容易流失,导致头发变得干枯毛躁,光泽感大幅下降,手感也变得粗糙,梳理时还容易出现断发、脱发的情况。长期频繁染发,还可能诱发病理性脱发,让头发健康状况雪上加霜。
          更令人担忧的是,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染发剂中的某些成分,如苯二胺等较为敏感,在接触后,头皮和皮肤会出现应激反应,表现为发红、瘙痒、水肿,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水疱、渗液等症状,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除了过敏和损伤头发,染发剂与癌症风险的关联也一直备受关注。科学家研究发现,染发剂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是增加癌症风险的重要因素,其中苯二胺的作用尤为关键。苯二胺是染发剂中常见的成分,主要起到固色和着色的作用,能让染后的发色更持久、更均匀。但与此同时,它也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证的 3 级致癌物。虽然目前关于苯二胺对人体和动物致癌性的证据尚不充分,仅在部分实验中发现了一定的致癌迹象,无法完全认定其对人体必然具有致癌性,但这一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
          进一步研究表明,苯二胺可以通过皮肤接触和呼吸道吸入等方式进入人体,若长期接触并被人体吸收,会在体内逐渐积累,可能增加患多种癌症的风险。像美发师、理发师这类职业人群,由于长期、频繁地接触染发剂,属于职业暴露人群,他们患癌的风险相较于普通人群会更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甚至将职业暴露于染发剂的情况归类为更高级别的 2A 类致癌物,即明确指出其 “可能对人类致癌”,这一分类进一步凸显了长期接触染发剂的健康隐患。
          针对染发的种种风险,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肝病内科主治医师邓琴给出了专业建议。她强调,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应尽量避免染发,因为这类人群本身免疫系统较为敏感,接触染发剂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一旦引发过敏,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此外,慢性肝病患者和血液病患者也不宜随意烫染头发。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代谢功能较弱,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这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可能导致病情恶化;而血液病患者的血液系统本身存在异常,染发剂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对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即使这类人群因特殊情况必须染发,也应至少间隔 3 个月以上,以减少化学物质对身体的持续刺激,避免加重身体负担。
          邓琴医师还特别提醒,孕妇,尤其是处于孕早期的孕妇,应绝对避免染发。孕早期是胎儿各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胎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对有害物质的抵抗力极低。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可能通过母体进入胎儿体内,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增加畸胎的概率,给胎儿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另外,头面部有皮损的人群也不适合染发。比如因生疖、痈而出现皮肤破损,或患有溢脂性皮炎导致头皮出现炎症、红肿、脱屑等症状的人,以及患有免疫疾病、正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头面部存在皮损时,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更容易通过破损皮肤进入人体,不仅可能加重皮肤损伤,引发更严重的感染,还可能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甚至对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身体的康复。
           总之,染发虽能带来外在的美观,但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对于上述不宜染发的人群,应充分认识到染发的潜在风险,尽量避免染发。即使是健康的普通人群,在选择染发时,也应谨慎选择正规厂家生产、质量有保障的染发剂,减少染发频率,染发前做好皮肤敏感测试,最大限度降低染发对健康的危害,在追求美丽的同时,守护好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