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超过多少岁算老年人” 这一问题,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答案。

         世界卫生组织将 65 岁作为老年人的界定线,认为年龄小于 64 岁的都不属于老年人群,只有进入 65 岁后才算真正步入老年阶段。而在我国,一般是以 60 岁为分界线,超过 60 岁的人就会被算作老年人。这两种标准的差异,反映出不同地区对人口年龄结构和老年阶段的不同认知,但无论按照哪种标准,60 岁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年龄节点,因为到了这个年纪,人体往往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衰老》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针对 108 名年龄在 25~75 岁的受试者进行了为期 6.8 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人体的衰老并非匀速推进,60 岁作为一个关键节点,人体会经历 “断崖式衰老”,这也从科学的角度印证了 60 岁是正式迈入老年阶段的重要标志。
         人在 60 岁之后,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会出现明显的下滑,心血管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年龄段成为血栓、心血管疾病频发的高危时期,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增厚、变硬,弹性降低,血液的流动速度也会减缓,从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很多老年人在这个阶段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除了心血管系统,皮肤和肌肉在 60 岁之后也会快速衰老。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会大量流失,导致皮肤松弛、皱纹增多、色素沉着等问题愈发明显。而肌肉质量的下降速度更是会被按下 “加速键”,老年人会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大不如前,行动也变得迟缓。这种肌肉流失不仅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进而引发一系列其他的健康问题。
         此外,60 岁之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和肾功能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界病菌入侵的重要屏障,免疫力下降会使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感冒、感染等疾病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肾功能的下降则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废物排出,可能导致水肿、尿频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发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
         早在 2019 年,美国哈佛大学在《自然・医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就指出,人体血浆蛋白质组在 60 岁之后会有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身体机能快速衰退。血浆蛋白质组的变化涉及到身体内多种生理过程的调节,其异常改变会影响到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进一步加剧了衰老带来的各种问题。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60 岁上下,人体内的真气会逐渐衰竭,筋骨也会出现退化。中医认为,真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真气的衰竭会导致身体各脏腑功能减弱,抵抗力下降。筋骨退化则会影响人体的运动功能,出现腰膝酸软、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身体的保养,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规律的作息等方式,帮助身体安稳地度过这个多变期,为日后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无论是从我国的年龄划分标准,还是从科学研究和中医理论来看,60 岁都是人体进入老年阶段的关键时期,身体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重视老年阶段的身体保养,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安享晚年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