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这个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的疾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它如同一个隐形的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脑血管,一旦发作,往往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其实,脑梗的发生并非毫无征兆,很多时候是由一些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 “祸根” 长期积累所致。
高盐饮食是诱发脑梗的重要 “祸根” 之一。盐是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但过量摄入会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人体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引发脑梗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盐饮食会使血管壁承受较大压力,逐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当脑血管发生硬化后,血管管腔会变窄,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脑梗。据调查,我国居民日均盐摄入量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这也是我国脑梗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吸烟酗酒也会大大增加脑梗的发病风险。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小板聚集,从而容易形成血栓。而酒精会使血压升高,刺激血管收缩,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导致肝功能受损,影响脂质代谢,使血脂升高,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脑梗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 2-3 倍,长期大量饮酒者患脑梗的风险也明显高于不饮酒者。
肥胖和缺乏运动也是脑梗的 “隐形推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再加上缺乏运动,很容易导致肥胖。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这些都是引发脑梗的危险因素。高血脂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血糖则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而缺乏运动会使血液循环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不利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进一步增加了脑梗的发病风险。
一些慢性疾病如果控制不佳,也会成为脑梗的 “导火索”。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长期处于较高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还会影响血液的凝血功能,容易形成血栓。另外,心房颤动也是引发脑梗的重要因素,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不能正常收缩,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至脑血管,就会引发脑梗。
了解了这些脑梗的 “祸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盐、油、糖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粗粮;要戒烟限酒,避免烟酒对血管的损伤;要坚持适量的运动,控制体重,增强体质;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将病情控制在稳定范围内。
只有从源头上杜绝这些 “祸根”,才能有效降低脑梗的发病风险,守护好我们的脑血管健康,让生命远离脑梗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