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曝光的衣物质检不合格案例屡见不鲜,让 “毒衣服” 这一话题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这些不合格衣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正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致癌芳香胺染料是 “毒衣服” 中常见的一类有害物质,其中联苯胺尤为典型。2022 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休闲服装的抽检中,深圳某公司生产的女装被检出联苯胺超出安全标准 27 倍。联苯胺是一种已被明确的致癌物,它无色无味,且不易溶于冷水,这意味着即便对衣物进行洗涤,也难以将其去除。当人体长期接触含有联苯胺的衣物时,有害物质会通过皮肤被吸收,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轻则导致皮肤炎症、呼吸黏膜受损,重则可能诱发肝肾疾病以及多种癌症。正因如此,我国明确禁止在衣物产品中添加联苯胺等致癌芳香胺染料。一本关于致癌染料的书中引用的相关研究也表明,芳香胺染料与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等多种癌症存在明显关联。
除了致癌芳香胺染料,衣物中甲醛超标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在牛仔裤的漂染过程中较为常见。甲醛价格低廉,在衣物制作中使用它,能让牛仔裤的固色效果更好,同时提升衣物的平整度和抗皱性。然而,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人体长期接触甲醛超标的衣物,轻则会出现皮肤过敏、咳嗽、食欲下降、情绪不安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加重皮肤炎症、引发支气管疾病、导致鼻咽黏膜受损,甚至会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更有诱发鼻咽癌以及淋巴白血病的可能。
面对衣物中可能存在的这些有害物质,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置新衣时,除了要注意查看产品的出厂安全批号,确保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外,新衣服最好先进行洗涤再穿。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可能的有害物接触,降低健康风险。

衣物本应是保护我们身体、为生活增添便利与美好的物品,却因这些有害物质的存在而变成了潜在的 “健康威胁”。这也警示着相关企业,应严格遵守生产标准,杜绝在衣物中添加有害物质;同时,监管部门也需加大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而对于消费者自身,提高对衣物安全的重视,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