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冰:喜剧是服务,要把生活里的生动刻进角色

          在喜剧领域,贾冰的名字常与独特的幽默风格挂钩,当被问及如何定义 “贾冰式的幽默” 时,他却十分谦逊,直言自己只是个 “小演员”,将能力用在表演上,能让喜欢的观众觉得还行便足够。在他看来,做喜剧如同做菜,众口难调,有人偏爱甜辣,有人钟情咸鲜,甚至有人喜欢苦味,但只要用心创作,不掺假、不敷衍,总会有观众认可。
         贾冰深知喜剧创作的难度,他认为悲剧靠故事带动情感,而喜剧需用表演推动故事,过程中难免试错,因此要加倍用心,多走进生活,贴近百姓与观众。如今的观众愈发聪慧,传统 “三翻四抖” 的包袱模式已不适用,喜剧人必须抢在观众意识之前抛出笑点,才能带来惊喜。他始终将喜剧行业视作服务行业,就像电影时长两小时,他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观众在这两小时里能放松下来,即便观众对他们的要求很高,他也执着于这份 “简单的目标”。
          面对郭德纲 “喜剧舞台属于贾冰的时代到了” 的高度评价,贾冰直言 “扛不起”。他认为自己只是个幸运的普通喜剧演员,郭德纲的认可更多是个人偏爱。从喜剧舞台转型到喜剧影视,他也曾走过弯路、陷入迷茫,经历过逻辑转换的困境,如今只愿一步一个脚印摸索,争取不让观众厌烦,让观众看到作品时能发自内心地笑。
         贾冰与喜剧的缘分,始于东北人的 “自带笑点”。入伍后,因大家觉得东北人风趣,他便顺其自然地开始做喜剧相关的事,没有刻意的 “发现才华” 的过程,却一路坚持到了现在。此前,他从稳定的体制内院团跳出,转型成为专业演员,虽面临演出逻辑的转换,但他认为 “换汤不换药”,核心始终是服务大众、服务观众。
         谈及喜剧道路上的影响者,贾冰坦言是沈腾。当年看到沈腾在《欢乐喜剧人》中的表演,他深受震撼,意识到小品还能有这样的呈现方式,甚至觉得自己此前的表演 “过时了”,沈腾也因此成为了他的 “风向标”。而在喜剧创作的关键要素上,贾冰认为天赋不可或缺,喜剧在节奏和表演方式上与常规剧集存在差异,天赋能让创作者更好地把握这些不同。但后天的努力同样重要,且要 “努力到劲上”—— 不能闭门造车练演技,而是要走进人群,观察老百姓中的趣事、鲜活的人,将这些生动的素材刻在心里,再结合技巧创作,塑造出活生生的角色。无论是小品还是影视剧,贴近生活、源于生活的人物,才能真正打动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