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癌症中心 2022 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全年新发肺癌患者达 82.8 万人,因肺癌死亡的人数更是高达 65.7 万人,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稳居所有恶性肿瘤首位。这种起源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及肺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比超 80%,而小细胞肺癌虽发病率较低,但其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强,恶性程度远高于前者。

很多人疑惑,为何肺癌患者越来越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主治医师杨玉指出,肺癌的发生并非毫无征兆,而是与五大高危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正悄然潜伏在人们的生活中。
吸烟是诱发肺癌的 “头号元凶”。“吸烟有害健康” 的标语虽随处可见,但仍有大量人忽视其危害。长期吸烟会使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持续损伤肺部黏膜,导致黏膜细胞反复修复、异常增生,显著增加肺癌发病风险。更值得警惕的是,二手烟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不吸烟人群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肺癌风险会比普通人群高出 30% 以上,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受影响更为严重。
职业暴露也是肺癌的重要诱因。在石棉加工、化工生产、油漆喷涂、煤矿开采等行业,从业者长期接触石棉、氡气、苯、甲醛等致癌物质,这些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后,会在肺泡内沉积,逐渐破坏肺部组织。以石棉为例,其细小纤维进入人体后难以排出,长期积累会引发石棉肺,而患有石棉肺的人群,发展为肺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 10-20 倍,且暴露时间越长、接触剂量越大,风险越高。
有肺部疾病史的人群,肺癌风险也会显著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会导致肺部组织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在反复修复过程中,肺部细胞容易出现基因突变,进而引发异常增生。临床数据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癌发病率比健康人群高 2-3 倍,而肺结核患者在治愈后,肺部留下的瘢痕组织也可能成为癌细胞滋生的 “温床”。
家族遗传因素在肺癌发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医学研究已发现多个与肺癌相关的基因突变,如 EGFR、ALK 等基因突变,若家族中存在肺癌患者,其亲属携带这些突变基因的概率会显著增加。携带突变基因的人群,肺部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过程更容易出现异常,即便没有接触外界致癌因素,也可能因基因缺陷引发肺癌,这类人群的肺癌发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 2-4 倍。
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更是让肺癌风险 “无处不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空气中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等污染物含量不断升高,这些污染物中的 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会通过呼吸道深入肺部,长期刺激肺部组织,增加肺癌发病风险。此外,厨房油烟也逐渐成为女性肺癌的重要诱因,食用油在高温烹饪时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质,若厨房通风不良,长期吸入油烟会使肺部持续受损,尤其是经常从事烹饪的家庭主妇,肺癌风险比普通女性高出 50% 以上。

肺癌的高发并非偶然,而是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诱因后,我们更应提高警惕,通过戒烟、做好职业防护、积极治疗肺部疾病、改善生活环境等方式,降低肺癌发病风险。同时,定期进行肺部健康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更好地守护肺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