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 年,刘琳出生于北京一个高知家庭,父母都投身航天事业。虽非演艺世家出身,可她自小就对表演充满热爱,常常和姐妹一起自编自演各种生活场景,年少的她早已在心中埋下了当演员的种子。

随着年龄增长,刘琳对表演的热情愈发强烈。初中时,她成功说服父母,进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学习表演。在剧院里,老师对她赞不绝口,称她 “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情感表达能力”。凭借这份天赋与自身的不懈坚持,18 岁读高三的她就挑起大梁,主演了电影《高楼边》。
1994 年,刘琳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在大学里,她潜心钻研学业,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众的表现赢得了老师的认可与欣赏。大学期间,她还获得了与张国荣等演艺大咖合作出演《夜半歌声》的机会,不过当时的她并未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2004 年,26 岁的刘琳凭借电影《回家过年》斩获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成为影后。可命运却和她开了个玩笑,封后之后,等待她的不是鲜花与掌声,演艺事业反而陷入低谷。她去争取角色时,导演打量她一番后总会说,角色都需要小姑娘的脸型,她不适合。影后头衔没给她带来更多资源,反而因为这张看似普通且显老的 “脸”,让她屡屡落选。其实细观刘琳,她五官圆润、脸型偏大,在同期同学徐静蕾、刘孜等公认美女面前,长相确实不算精致。
演艺圈向来注重颜值,“看脸” 成了常态。受外形所限,刘琳只能接到底层女性这类边缘角色。屋漏偏逢连夜雨,事业不顺的她,感情也遭遇重创。当时正和男友闹分手,却突然看到男友的婚讯,她一度陷入抑郁。
拍摄《横空出世》时,刘琳第一次遇见张黎,便被他的满腹才华深深吸引。26 岁的她,把爱情视作氧气,觉得戏可以不演,但爱情不能没有。可那时的张黎已有四段婚姻,且因导演工作,身边从不缺漂亮姑娘,四段婚姻足以说明他对待感情并不专一。但深陷其中的刘琳却认为,张黎在圈子里资历深,身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为了维系这段关系,她甘愿洗手作羹汤,全身心照顾张黎,一心想做他背后的女人。
刘琳这般无条件的付出,引来朋友的劝慰,可陷入爱情的她,坚信感情至上,日久见人心。直到有一次,张黎带女孩回他们的住处,刘琳忍无可忍,离开了住所。那时的她,还满心期待张黎会追来挽回自己,可等来的却是报纸上张黎的大婚喜讯,新娘是刚相恋不久的女星刘蓓,并非她。这一刻,刘琳才彻底醒悟,之前张黎所说的 “不婚”,不是不结婚,只是不愿和她结婚。
看透爱情的刘琳,转身全力拼搏自己的演艺事业。她暗下决心,长相不符合主角标准,那就专注演配角,毕竟演员不都得长得好看,也有适合普通长相的角色。从此,农村剧、年代剧,哪怕是扮老扮村的各种配角,她都来者不拒。即便角色形象单一、思想保守,她也专注于角色本身,用心磨练对角色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控力。正是这份专注与投入,让她成功揣摩出《香樟树》中 “陶妮” 的纯朴憨厚,塑造出《五号特工组》中果敢的 “欧阳剑平”。
常言道:“世界就怕‘认真’二字。” 刘琳对角色的专注与坚持,硬是让观众记住了她这个配角。2014 年,刘琳终于迎来了第一个爆款角色 ——《父母爱情》中梅婷饰演角色的小姑子 “江德华”。

起初接到这个角色时,刘琳并不愿意演。她觉得 “江德华” 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 “泼妇”,行为粗鲁,和自己的形象气质相差甚远。为此,她还打电话给闺蜜梅婷吐槽:“江德华这个角色怎么这么讨厌啊。” 梅婷劝她先看完剧本,说后面会有这个人物可爱和有挑战的地方。刘琳仔细读完剧本后,也认可了 “江德华” 这个角色有特点、吸引人,这才接下了演出任务。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那个土气朴实、生动逼真的 “江德华”。刘琳,这位在配角赛道上默默坚守的 “长跑冠军”,用实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了大家心中的 “国民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