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按时体检却仍查出晚期癌症?不少人或许忽略了关键检查项目。

医学专家强调,体检单上的部分 “可选项目” 实则是癌症筛查的 “黄金标准”,若长期省略,可能让肿瘤在体内悄无声息地进展。以下 5 项检查,需根据自身情况科学选择。
胃镜检查是胃癌早筛的 “金标准”。我国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早期症状隐匿,与普通胃病难以区分。胃镜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发现直径仅几毫米的微小癌灶,还能对可疑组织进行活检。建议 40 岁以上人群每 2-3 年做一次胃镜,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病史者需每年检查。相较于钡餐造影,胃镜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高出 30% 以上。
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的 “预警雷达”。结直肠癌从息肉发展为癌症通常需要 5-10 年,肠镜能及时发现并切除癌前息肉,阻断癌变进程。数据显示,规范肠镜筛查可使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 53%。建议 50 岁以上人群每 5 年做一次肠镜,有家族性息肉病、炎症性肠病的高危人群应提前至 40 岁开始筛查。近年来普及的无痛肠镜,能显著减轻检查不适感。
低剂量螺旋 CT 是肺癌筛查的 “利器”。传统胸片对早期肺癌的漏诊率高达 70%,而低剂量螺旋 CT 能发现直径≤5 毫米的微小结节,使肺癌早期检出率提升 80%。我国肺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首位,长期吸烟者、被动吸二手烟者、有肺癌家族史者,建议 40 岁后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 CT。该检查辐射剂量仅为常规 CT 的 1/5,安全性较高。
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是乳腺癌筛查的 “双重保险”。乳腺超声对致密型乳腺组织的检查更精准,而钼靶对微小钙化灶的识别更敏感,两者结合可将早期乳腺癌检出率提高至 90%。建议 40 岁以上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 + 钼靶检查,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早于 12 岁、绝经晚于 55 岁的高危女性,应提前至 35 岁开始筛查。
甲状腺超声是甲状腺癌的 “侦察兵”。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态、血流情况,判断其良恶性。建议 30 岁以上人群每 2 年做一次甲状腺超声,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甲状腺癌家族史者需每年检查。对于 TI-RADS 4 级以上的结节,需进一步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癌症筛查并非 “越多越好”,需结合年龄、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个性化选择。例如,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应优先完善胃镜,乙肝病毒携带者需定期做肝癌筛查(甲胎蛋白 + 肝脏超声)。体检时应主动向医生说明自身健康状况,避免盲目省略关键项目。
早期癌症的 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而晚期不足 10%。把好癌症筛查关,才能让体检真正发挥健康守护作用。选择体检项目时,莫因怕麻烦或心疼费用而留下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