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当地时间 5 月 18 日,前总统拜登被诊断为恶性前列腺癌,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骨骼。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也让前列腺癌这一疾病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前列腺癌是男性身上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排名仅次于肺癌。我国癌症中心 2024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前列腺癌在男性高发肿瘤中排名第六位,2022 年死亡约 4.75 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逐年攀升。前列腺癌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前列腺上的肿瘤,该症在老年人男性身上发病率很高,50 岁之后发病率会呈水平式上涨。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会进一步提高,约有 8 成的病例发生在 65 岁以上的男性身上。令人担忧的是,临床上不少前列腺癌患者一发现病情就已经到了晚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前列腺癌早期症状隐匿
前列腺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或者仅有一些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似的表现,这使得早期诊断变得极为困难。
当肿瘤较小时,它对周围组织和尿道的影响微乎其微,患者几乎不会察觉到身体的异常。随着肿瘤逐渐生长,可能会出现一些下尿路梗阻症状,如尿频、尿急、尿流缓慢、排尿费力等。这些症状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常见疾病的症状高度重合。在男性群体中,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极为普遍,尤其是 60 岁以上的男性,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些疾病的困扰。因此,当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时,患者和医生往往首先考虑这些常见疾病,而很难第一时间联想到前列腺癌。
此外,前列腺癌引起的血尿也不具有特异性,它也可能是由炎症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这进一步增加了仅凭症状鉴别前列腺癌的难度。早期症状的不典型性,使得患者难以自我察觉,也让医生在诊断时容易漏诊或误诊,导致很多患者错过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解剖位置特殊
前列腺所处的位置较为隐蔽,它位于盆腔深部,体积相对较小。在肿瘤处于早期、体积还很小时,通过常规的体检手段,如触诊等,很难发现其踪迹。即使进行影像学检查,由于早期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在影像表现上的差异可能并不明显,也容易被忽视。这就好比在黑暗的角落里寻找一颗微小的种子,难度可想而知。这种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前列腺癌在早期难以被精准检测到,等到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周围组织产生明显压迫或侵犯,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展到了中晚期。
部分患者健康意识不足
部分男性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缺乏定期体检的意识。很多人只有在身体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时才会前往医院就诊。而此时,前列腺癌可能已经在体内悄然发展了数年甚至更久,错过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黄金时期。另外,一些人即便参加体检,也可能因为对前列腺癌相关知识的了解有限,没有选择针对性的检查项目,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病变。


如何做到早发现
尽管前列腺癌存在发现晚的困境,但通过积极的筛查和预防措施,能够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PSA 堪称前列腺癌的 “预警雷达”。一般来说,40 岁以下(含 40 岁)健康男性 PSA≤4ng/ml;40 岁以上健康男性 97% 为 0ng/ml – 4ng/ml,约 3% 在 4.01ng/ml – 10ng/ml。如果 PSA>4ng/ml,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大增。不过,还得结合游离 PSA(fPSA)的百分比来综合判断,fPSA 越低,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越高。
(二)直肠指检
医生通过手指触摸前列腺,检查其大小和质地是否异常。虽然直肠指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如 PSA 检测,但它可以发现一些 PSA 检测未能发现的异常。
(三)其他检查
如果筛查结果异常,医生会进一步进行详细的诊断。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前列腺磁共振检查(MRI)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TRUS 通过超声波实时成像,能够快速初步检查前列腺,但对无痛性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力较弱。MRI 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适合评估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穿刺活检通过获取前列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前列腺癌的 “金标准” 。
对于 50 岁以上的男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PSA 和直肠指检检查;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则应从 45 岁开始每年进行检查。通过这些措施,有望实现前列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