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 年,陆剑民出生在上海一个条件优渥的家庭,父母都是国企工人,安稳的生活本应让他拥有顺遂的成长轨迹,却在 12 岁那年被打破 —— 父母的离婚,让年少的他心中埋下对母亲的怨恨,也让他的成长多了几分坎坷。

高中毕业后,陆剑民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无奈之下进入上海一所技校就读。彼时的技校课程枯燥乏味,难以勾起他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学校的戏剧社,正是这次选择,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戏剧社的带教老师都是业内知名的表演艺术家,每当看到老师们在舞台上展现出精湛的演技,将一个个角色演绎得鲜活立体时,陆剑民便深深被演戏这门艺术吸引,一颗向往表演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萌发。
1983 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启全国招生,这对怀揣表演梦的陆剑民来说,无疑是实现梦想的绝佳机会。他瞒着母亲偷偷报了名,凭借着对表演的热爱与天赋,他顺利通过了面试,可就在他以为离梦想近在咫尺时,技校学生的身份却成了 “拦路虎”,他最终被刷了下来。这次失利并未浇灭他的热情,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要考上北电的决心。
技校毕业后,陆剑民被分配到上海一家钢铁厂工作,每天面对的是几百度高温的铁水,高强度且枯燥的工作让他满心抗拒,逃离钢铁厂、追寻表演梦的想法愈发强烈。同年,北电再次招生,全国仅招收 15 个名额,竞争异常激烈。陆剑民深知这是难得的机会,他仔细对照招生要求,发现自己各方面条件都符合,可一个现实问题却让他犯了难 —— 钢铁厂规定员工请假不能超过 3 天,否则就会被开除,只有特殊正当理由才能获批长假,而备考需要大量时间,3 天远远不够。
梦想就在眼前,怎能轻易放弃?一番挣扎后,陆剑民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 让自己 “受伤”,以此换取备考时间。他立刻行动起来,先是准备了大量肥皂,将肥皂煮沸后,毫不犹豫地把滚烫的肥皂水倒在自己的腿上,剧烈的疼痛让他难以忍受,但为了梦想,他咬牙坚持着。最终,他的腿因严重烫伤需要休养,单位不得不批给了他一个月的长假。
在这宝贵的一个月里,陆剑民全身心投入到复习备考中。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啃书本、练专业,丝毫不敢懈怠。这份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 “傻劲”,后来也延续到了他的演艺事业和感情生活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这股拼劲与努力,陆剑民最终顺利通过考核,成功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

有趣的是,在那一届仅有的 15 名学生中,有两位是带着伤被抬到教室上课的,一位是后来火遍全国、演技备受认可的王志文,另一位,便是为了梦想拼尽全力的陆剑民。从钢铁厂工人到北电学子,陆剑民用极致的执着与勇气,打破了命运的桎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演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