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疼痛女主马思纯的生长痛,
终于要停止了吗?
有人如此评价:“马思纯与《花儿与少年·同心季》(后称《花少7》),是青春疼痛女主遇到了自己的救赎文。”
她依旧敏感细腻,是《花少7》中哭得最多的人,但泪水不再因为悲伤;她依旧在吃治疗情绪的药,但剂量已经减少。长相没变,五官没变,但似乎整个人的“亮度”都调高了,不再讨好、焦虑、游离,而是有种落地了的松弛感。
疼痛女主变得明媚大方,好想选择这个马思纯作为旅行搭子!
“青春疼痛文学”是早期的一种文学与影视类型,其核心是将青春中的负面情绪戏剧化、美学化。
而马思纯就被评价为“青春疼痛文学女主”,此印象来自她的早期作品、早期形象、早期经历,早期——她情绪过载的青春期。
马思纯曾称呼她的初中生活为“地狱”,这是她年少疼痛的开始——被校园霸凌。
因为身材偏胖,她被另一个女孩莫名其妙地针对和欺负,只要路过她身边,就一定要说挤对她的话,因为跑得快就被说:“这么胖还跑得这么快。”
寄给老家朋友的信总是寄不到,后来才发现那个女孩提前把信拿走,在班里朗读。最严重的一次,还在她的可乐里灌了抹布水、粉笔灰和拖把水。
同学的霸凌叠加家中“要听话要懂事”的教育理念,为她铺好了灾难的温床,她不再自信,总觉得哪里做错了什么,是自己不好,从此变得敏感、自卑、讨好。
哀伤的种子种下去,发了芽,长大后马思纯成了饶雪漫的“御用书模”,照片里的她黑发浓密顺长、眉宇间总有种“化不开的淡淡忧愁”,具象了“明媚与忧伤共存”自带破碎悲伤故事感的青春疼痛小说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