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总结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动力电池研发在全球科技领域也是排在最前位置的,无论是在科技前沿、产业发展、(还是)能源转型,(在)各个方面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在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中的远见·高端对话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如是说道。

有远见、有前瞻性,探索前沿技术,连接产业、企业——这是2024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向外界传递出的形象。9月1日上午,大会以“新质动力·创绿未来”为主题,于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四川宜宾开幕,期间共举行了6场专题会议、2场线上直播高端访谈。

在全球先进电池前瞻技术专题会议(下称专题会议)、以“动力电池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远见·高端对话(下称高端对话),清晰地描绘了电池行业的技术、产业发展蓝图,会议内容覆盖全固态电池进展、电池研发方法、行业格局、储能发展趋势等。

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走向上,行业格局呈现出混动电池扩张、成本下降、性能多元化提升等趋势。

“当新能源车走到了‘大众普及’(阶段),(渗透率)来到50%的时候,我们就要解决痛点,实现产业从1到N,从有到完善。在体系没有明显短板的情况下,打造差异化以及(追求对性能的)极限的控制。”在专题会议上,长安汽车先进电池研究院副总经理、深蓝汽车动力开发副总经理杜长虹说道。

当下,储能市场也为锂离子电池带来不小的增量,不过该行业同时面临价格“内卷”的激烈竞争。高端对话上,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杨红新表示,储能领域目前的价格,更多由商业竞争行为造成。整个产业链条上盈利性很差,要想真正盈利,要靠技术创新降成本。

在电池研发方法上,“AI for Science”成为核心议题。在全球先进电池前瞻技术专题会议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曾吉明表示,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电池设计、缩短电池研发周期,检测电池运行状态,已成为行业新的发展态势。

“AI for Science怎么来帮助电池的研发?核心问题就是能不能用AI的办法来帮助解决电池材料目前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鄂维南说。

鄂维南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被视作颠覆性技术的全固态电池,将是率先利用“AI for Science”进行技术研发的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电化学原理、过去的经验排除许多(试验),可以大幅度提高试验效率、降低研发成本,会给这个行业的科研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高端对话上,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说道。

动力电池:快速降本周期已过

在价格内卷加剧的动力电池行业,降本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电池的成本主要分为两类——原材料成本与制造成本,今年以来,锂矿价格一降再降,伴随着电池企业制造工艺的改善与提升,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大幅降低。供过于求的市场关系下,产品价格应声而落。

未来,这一趋势将会持续下去吗?

“(锂电池)成本快速下降的周期过去了。”高端对话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孟祥峰说。他同时表示,在原材料成本、矿的成本没有大波动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提升、工艺改善、产业链融合,电池成本仍有下降空间。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华军也认为,未来降本的空间一定存在,但幅度可能不会很大。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在价格战的影响下,电池降价会倒逼产品降本。

“明年的普遍现象可能是,动力电池的电池包PACK系统价格降到5毛以下,跟今年比价格下降会非常明显。”杨红新认为,成本肯定还要下降。因为中国汽车产业卷得厉害,欧美也在重新审视更加低成本的技术路线。他表示,除了材料降本,要更多关注制造降本、工艺降本,包括电池形态的降本。

与此同时,对动力电池性能的提升在持续进行。有观点认为,动力电池多元化性能的提升尤其重要,即在安全这一基础之外,充分提升产品的寿命、快充等性能。

“电池的寿命、能量密度、快充,这些都是让我们的电池有更大作为的技术。”孙华军说,从消费者关注的指标上来说,这些技术的提升,让新能源汽车满足了消费者基本的需求,未来还会有一些新的加强。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伴随着混动车型的畅销,混动电池也正在成为电池产业的新增量。乘联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纯电动车型批发销量为323万辆,同比增长6.9%;同期混动车型的销量为236.1万辆,同比增速为84.6%。

“我们以前更多关注的是纯电动,现在看增程、大电量的PHEV增速是远远超过纯电动的。”杨红新认为,在汽车领域,混动电池和大电量、800V、快充电池的增速最快。因此,未来2—3年,这几个产品的增长空间比较大。

全固态电池:2027年或将小范围应用

在电池产品寻求更宽的温度域、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安全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全固态电池被寄予了厚望。

全固态电池指的是内部完全不含液体的电池。当下的学界、业界普遍认为,相比液态电池,全固态电池能大幅提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电池寿命。

“(全)固态电池具有宽温域、高比能、安全(的优势),有这三个特点之后,就会给用户释放更长的里程、更大的空间、更极致的安全。”在专题会议上,杜长虹说。

全固态电池的优势很明确,但发展的阻碍也十分明显。由于研发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工程问题难解决、成本高等原因,其被认为近三年内很难实现大规模落地。

在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开幕式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如果用1-9来表示全固态电池的技术成熟度,目前宁德时代的这一指标为4,并且在行业中领先。这也意味着,作为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对成熟的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进程尚未过半。

不过,从具体时间来看,有不少观点认为,2027年全固态电池可能会有小规模定点验证,2030年可能会进行大规模落地。

“国内还处于材料到电芯开发阶段,以丰田为首的日系企业处于工程化阶段。”杜长虹说。杜长虹表示,希望2025年造出20Ah的全固态电池,2027年60Ah的全固态电池能够装车。未来的时间难以预料,但其目标在2030年能够实现量产装车。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会根也认为,2027年在整车上进行小规模验证可以实现。孙华军表示,2027年-2029年,是一个全固态电池的示范过程,在2030年则会有一定拓展。